为深入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相关要求,切实发挥劳动育人实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劳动价值、锤炼劳动品格,11 12 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生赴凤凰山农场,开展了以“亲近自然、体验农耕”为主题的挖红薯劳动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劳动教研室主任陈丽侠及部分劳动实践教学老师带领202430余名学生参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陈丽侠老师首先向学生们阐释了劳动实践的核心意义——劳动不仅是获取物质财富的手段,更是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的必经之路。她详细介绍了活动整体流程、红薯生长特性,并重点强调了田间劳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经过老师们的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指导后,同学们分成小组,有序进入指定红薯田迅速投入劳动大家分工协作十分默契:有的弯腰拨开藤蔓寻找红薯根茎,有的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开挖,有的专注清理红薯表面泥土,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经过一个小时的辛勤劳作,一串串饱满硕大的红薯被从泥土中挖出虽然同学们额头沁出了汗珠,但望着自己劳动成果,每个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劳动的价值,既在于耕耘的过程,更在于分享的甜蜜。下午3,期待已久的烤红薯体验活动如期开展。部分同学挖洞、捡柴,另一部分学生将刚挖出的红薯小心翼翼放入洞中翻烤。等待红薯烤熟的间隙,师生们围坐在一起,交流着劳动中的趣事与感悟,畅谈着对“劳动” 二字的新理解。当香喷喷的烤红薯出炉,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香甜的滋味在口中蔓延,更在心中沉淀下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认知——唯有亲身经历劳作的艰辛,方能真正懂得珍惜粮食的意义。

成果展示与分享环节,成为劳动教育的升华时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与学生们亲切交流,他表示,挖红薯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技巧与耐心,这场实践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他强调,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时代青年更应传承劳动精神,在劳动中增长本领、磨砺意志。随后,各小组代表依次分享了此次劳动的感受与收获,大家纷纷表示,不仅掌握了挖红薯的基本技能,更深刻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明白了每一份食物背后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吴歧范对参与活动的师生给予了高度赞扬,肯定了大家在实践中展现出的吃苦精神与协作意识。

最后劳动教研室主任陈丽侠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她指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了农耕基本技能,了解了农作物生长规律,更在辛勤劳作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她希望同学们能将此次实践中的感悟转化为行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观念,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参与劳动、热爱劳动。随后,学生们手持劳动成果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一难忘的实践瞬间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此次农耕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让劳动精神深深扎根于心。它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壁垒,让学生在躬身劳作中明白:劳动不分高低贵贱,每一份付出都值得尊重;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未来,学校将持续拓展劳动教育载体,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担当、收获成长,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