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与苏大马院教师第五党支部于9月20-21日共同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解码书香文韵”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赴浙江嘉兴、绍兴两地开展主题研学,通过实地探访红色地标与文化古镇,引导全体党员在沉浸式学习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接受精神洗礼,凝聚思政育人合力。
研学首站,全体党员到达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按照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纪念馆、瞻仰红船、学习交流的形式展开学习。首先两位支部书记蒋婧杰和臧政带领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进入纪念馆,馆内丰富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和生动的场景复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史。展陈以“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为核心,以时间为线索,以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党的一大为重点内容,涵盖中国近代史、中国当代史,内容丰富,全体党员认真聆听讲解,结合书籍、照片、遗物等珍贵史料,“沉浸式”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富裕的奋斗史。一楼到三楼,每一层展区都让党员们深受触动。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泛黄的历史照片、详实的文献图表、珍贵的革命实物与生动的影像资料,共同串联起壮阔的历史画卷——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孕育萌芽,到“中共一大”会议在南湖红船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让人驻足沉思。
通过数字网络技术,按1:1比例复原的南湖红船模型,让党员们身临其境地观看到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代表们为躲避反动势力搜查,果断将会场从上海转移至南湖游船的革命故事。教师们由此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真理、在危难中坚守信仰的结果,而“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更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20日下午,全体党员转赴绍兴,开启“书香文韵”探索之旅。在鲁迅故里,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党员教师们先后走进鲁迅祖居、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仿佛穿越时空,重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的鲜活场景。讲解员细致介绍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抉择——面对民族危亡,他以笔为刃,用文字唤醒沉睡的民众,字里行间满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赤子情怀,让在场教师对文人担当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随后,全体党员来到书圣故里。在王羲之曾生活的街巷中,古色古香的台门建筑、潺潺流淌的河道水巷,与墙上镌刻的《兰亭集序》名句相映成趣。教师们驻足欣赏书法碑刻,聆听“曲水流觞”的典故,墨香与水声交织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扑面而来,也让大家对“文化自信”有了更真切地感悟。
研学第二天,研学团队前往安昌古镇,走进中国唯一以师爷文化为主题的绍兴师爷博物馆。馆内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图片,系统展示了绍兴师爷“佐官治民”的职业特性、历史作用与文化影响。教师们认真聆听讲解,从这一独特历史群体身上,不仅看到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担当,更感悟到“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这些鲜活素材也为今后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增添了活力。
两天的研学活动虽已结束,但留给党员教师们的思考与感悟历久弥新。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是“红色初心”与“文化自信”的双重滋养:南湖红船的红色记忆,让大家更加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绍兴的书香文韵,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体党员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把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信仰力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精神品格,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次研学活动是扎实用好与苏大马院党建共建平台的新探索,也是全体党员教师以实际行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展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 李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