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重要指示精神,发挥苏州本土优质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推动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6月27日下午,苏州高博职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联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与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党总支,在枫桥景区铁铃关战斗陈列馆联合举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暨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我校党委书记薛辉、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茅海燕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苏州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党总支书记孙剑锋、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书记臧政等参加签约仪式,我校校长助理兼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建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及两校思政教师、景区党员代表共50余人参加活动。
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党总支近年来曾获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虎丘景区、枫桥景区均为苏州市“海棠花红”先锋阵地,与苏州市中医院、苏州日报社等近40家不同领域的党组织,形成结对共建关系。此次三方携手,旨在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虎丘的文化资源与两大高校的理论优势,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探索“理论讲授+实地感悟+互动体验”的立体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深”下去,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注入苏州智慧。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茅海燕在致辞中表示,苏大马院与高博职业学院、虎丘景区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2019年,学院教师就曾参与铁铃关战斗史料研究与布展工作,此次的共建是红色缘分的延续、是前期合作的深化。她介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此前已与苏州市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等共建8个实践基地,拍摄4000余部微视频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院近年来连续四次获评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此次与虎丘景区的合作,是其构建“百馆育人”矩阵的关键一环;苏大马院拥有多个省级以上研究基地,在党建与思政教育领域成果丰硕。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由骨干教师组成,构建了“理论+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此次合作将推动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
我校党委书记薛辉在致辞中指出,大运河枫桥段是千年运河文化的璀璨明珠,铁铃关是永不褪色的红色地标,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我校此前已与苏大马院开展了多场思政集体备课会、教学改革研讨会等,此次三方共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携手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理论共学、课题共研、实践共建、文化共融、人才共育”五大工程,组织学生开展大运河生态调研、红色故事讲解等沉浸式活动,让青年在触摸历史中理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内在逻辑。薛书记进一步指出,通过三方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成为思政教育的“新高地”,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为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随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苏州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党总支书记孙剑锋、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五党支部书记臧政分别代表三方签订了党建共建合作协议。为确保共建活动高效、有序、可持续开展,协议明确了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协议明确,三方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在理论共学、组织共建、实践共行、人才共育、文化共融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协议明确了各方责任和共建方式,如,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参与园林养护志愿服务等,两所高校为园林管理处提供员工培训、课题研究等支持和帮助,园林管理处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等。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茆汉成与苏州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党总支书记孙剑锋共同为“苏州虎丘山风景区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我校校长助理兼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建明与孙剑锋为“苏州虎丘山风景区与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两块牌匾熠熠生辉,标志着“高校理论引领+景区资源支撑+职院实践转化”的协同育人体系正式落成。
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在铁铃关战斗史迹陈列馆进行了参观学习,馆内陈列的枪械、信件和战斗照片,生动还原了当年战士们英勇无畏与敌军抗争的悲壮历史。这段历史,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在珍贵的历史照片、书信、遗物等史实资料前久久停留,被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更坚定了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为此次三方共建仪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三方共建融合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优势、高职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红色资源,构建起了一个开放、共享、协同的红色教育实践“矩阵”,可以将虎丘的历史文化资源与高校的理论优势形成互补,让思政课从抽象的理论变为可感知的历史现场,为解决“思政教育如何入脑入心”的时代命题提供了实践样本,不仅创新了“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实践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更探索出一条高校、景区、地方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为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贡献了“苏州方案”。
随着协议的签订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正式运行,三方必将凝聚更强合力,在党员教育培养、党建品牌塑造、红色资源活化利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及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建设文化强市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苏州这片浸润着吴文化与红色基因的土地,必将培育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思政教育的光芒照亮青年成长之路。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