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合作,赋能青年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416日下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东渚街道举办“‘新’生力量,‘职’引前行”新就业群体励志座谈会。活动特邀东渚街道“舒龙工作室”负责人、东渚街道新就业群体党支部书记舒龙及东渚街道商贸联合党支部书记陈道贵走进校园,分享奋斗故事,传递榜样力量。苏州科技城非公委书记、东渚街道党工委委员曹裕银,东渚街道社区管理中心副主任范珑祺,东渚街道党建办钮梦娇,我校校长助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建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分团委书记吴敬德出席会议,40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会。座谈会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工办主任赵雪飞主持。


校长助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建明致辞,介绍学校办学情况,涵盖学校规模、师资、专业、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成果等。还着重介绍了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党的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显著成绩。强调学院始终致力于通过实践育人助力学生成长,以及此次座谈会对学生就业观、创业观培养的积极意义,期待未来双方继续携手,在党建联盟工作中做出更多创新,取得更多实效。

东渚街道社区管理中心副主任范珑祺从社会治理角度,解析新就业群体的社会价值,他提到,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其涵盖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等新兴职业,不仅为城市运转注入了新活力,更在诸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并肯定校地共建的积极意义,对于实现学校、地方和学生的多方共赢,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作为活动亮点,舒龙以《平凡岗位的坚守与突破》为题,生动讲述个人从退伍军人到外卖骑手、再到党支部书记的成长历程。在平凡岗位上诠释责任担当,通过争分夺秒配送、热心助人等事迹,传递坚守与奉献的力量。


陈道贵以《突破边界的勇气》为题,分享自身跨界创业经历,从制造业跨界美业,凭借持续学习与勇敢抉择成为行业领航者,鼓励青年勇于突破边界、终身学习。其“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品质引发强烈共鸣。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择业话题,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当下的迷惘踊跃提问。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职业选择困惑”,舒龙真诚分享经验,他认为基层是锻炼个人能力、积累宝贵经验的优质平台,能让年轻人在实践中磨砺出过硬本领。而当被问到 “转型焦虑” 相关问题时,陈道贵微笑着给出建议,他强调管理思维、抗压素质在职场中至关重要,就像“硬通货”一样,无论身处何种行业、岗位,都能助力职场人士顺利应对各种变化与挑战 。


苏州科技城非公委书记曹裕银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东渚街道以党建引领推动三区联动,取得可喜成绩,播下共建种子,美化了社会;开出共建花朵,净化了心灵;结出共建果实,优化了资源。新就业群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勉励学生从榜样中汲取力量,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需求,不断提升自己。


本次座谈会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深化实践育人,链接社会资源,不断丰富育人载体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携手“舒龙工作室”等优质平台,通过讲座、实习、志愿服务等形式,助力学生拓宽职业视野,锤炼实干精神,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供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