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推进今年大学生创新大赛备赛工作,提升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能力和水平,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于4月7日下午召开大学生创新大赛动员会,学院副院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学工办主任赵雪飞、特聘教授洪庆福、专业外语教研室主任张凤以及部分指导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马亚丽主持。
会上,马亚丽首先介绍了今年校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情况,希望老师们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投入到大赛的指导工作中,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歧范结合自身指导经验,围绕赛事筹备的“关键环节”展开分享。他指出创新项目需“立足专业特色、回应社会需求”,并从优化选题、团队分工、材料打磨等具体操作层面提出建议。他特别强调,参赛作品不仅要体现创新性,还要注重可行性,团队协作和跨学科融合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赵雪飞针对赛事特点作了系统解析,重点厘清“创新大赛”与“双创比赛”的异同。通过案例分析,她详细讲解了如何提炼项目亮点、制作逻辑清晰的PPT以及撰写规范化的商业计划书,并现场展示优秀案例模板供教师参考。她指出:“好的展示需兼具视觉吸引力和内容说服力,数据支撑与叙事能力缺一不可。”
专业外语教研室主任张凤结合近期参加校外创新比赛培训项目课程的收获,分享了备赛策略。
洪庆福在总结发言中,结合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最新政策精神,为备赛团队梳理了备赛选题的“政策坐标系”。强调“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扎根政策土壤、回应时代命题”,建议各参赛团队认真研读相关政策,在项目论证中系统融入社会效益分析、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要素,真正实现“以政策明方向、以创新求突破”。
会议最后,拟参赛的教师代表就选题方向、资源对接等问题展开交流。多名教师表示,此次动员会既有宏观方向指引,又有实操技巧指导,为备赛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框架。马亚丽副院长表示,学院后续将为参赛团队提供一对一辅导和资源支持。
我院对本次大学生创新大赛高度重视,此次动员会标志着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正式拉开新一届创新大赛备赛序幕。学院将以赛事为抓手,持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学院将以此次动员会为契机,持续孵化兼具社会价值与专业特色的优质项目,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供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