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4月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凤凰山农场开展“播撒一粒种,守护一片绿”春耕实践活动。学院院长吴歧范、马院全体教师、部分负责劳动实践教学的老师及2023级4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
下午1时20分,实践活动在凤凰山农场正式启动。吴歧范院长与农场丁晓兵经理共同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揭牌。吴院长在致辞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凤凰农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合作关系,未来将通过常态化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大思政课教师研修和学生实践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劳动教育实践教学的优质平台,增强实践育人效果。他指出,学院近年来劳动教育成果丰硕,已获省级特等奖等多项荣誉,此次共建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揭牌仪式后,劳动教研室主任陈丽侠老师宣布了此次实践活动的分工与安排,并详细讲解劳动安全注意事项。随后,在农场技术人员的示范指导下,师生们迅速投入劳动实践。吴歧范院长带头挥舞锄头翻土整地,播种育苗组的同学们小心翼翼将种子埋入田间,树苗养护组的同学们提水浇灌新栽苗木,除草清杂组同学仔细清理垄间杂草,全体同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真谛,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经过两个小时的劳作,劳动教育的种子在学生们心间生根发芽。在交流感悟环节,有同学表示:“这次实践让我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更加敬佩农民的辛勤付出”。有的同学则很有诗意地说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看着亲手种下的幼苗,仿佛看到了生命的成长,这比书本上的知识更有温度”。有的同学则说:“这次劳动实践,让我们知道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些质朴的感悟,深刻印证了劳动实践对青年价值观塑造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此次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是我院对劳动教育模式的创新探索。在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拓展劳动教育载体,进一步深化与凤凰山农场的合作,打造常态化劳动育人平台,培育学生勤俭、奋斗、创新的劳动品格,让更多学生在躬身实践中读懂大地书写的无字之书。
(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