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程教学工作,3月1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毛概”课教学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特邀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概”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陈枢卉教授莅临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及全体思政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思政教研室主任蒋婧杰主持。会议聚焦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优化及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等多个方面,通过专家引领、说课展示与互动研讨,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注入新动能。
陈枢卉教授以“毛概课程教学逻辑与重难点突破”为中心展开分析。她立足教材,系统梳理了课程的整体框架,重点对导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邓小平理论等章节内容进行深度剖析。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脉络”、“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三次理论飞跃的重大意义”等重大理论问题,还结合生动的党史故事、伟人的生平经历,史论结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陈教授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巧妙地设计互动、讨论、抢答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慧敏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进行了教学展示。陈教授对展示内容给予高度评价,肯定李老师教学用语严谨、案例融入适度、教态自然亲切等优点。同时,她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一是优化课堂时间分配,适当精简理论阐述,增加学生讨论环节;二是结合高职学生接受能力,对“革命性质与前途”等难点进行阶梯式教学设计。
研讨会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总结发言。他感谢陈枢教授对我院青年教师倾囊相授、精心指导,并强调全体思政教师需从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
1. 深耕教材体系:以“教材逻辑向教学逻辑转化”为核心,重构符合高职学情的教学框架,并注重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转化,表达要严谨准确;2. 强化实践融合:借鉴苏大马院经验,将时政热点、地方资源与学生学情特点相结合,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接地气”的课堂;3. 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更具感染力的教学风格,通过专题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提升课堂吸引力。
本次教学研讨会是我校自与苏大马院共建以来,在思政课共同研讨、交流教学经验方面的新实践。通过专家讲授、集体讨论,参会教师集思广益,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促进我校青年思政教师迅速提高教学能力的最佳途径。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加强集体备课、跨校交流,通过深入研讨、磨课,提升我校马院全体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好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落实我校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