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不断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水平和效果,2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楼234会议室分别举办“国家安全教育”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的集体备课会,聚焦教学改革创新,共研教学方法策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和全体思政教师共同参会。备课会由思政教研室主任蒋婧杰主持。
备课会上,张颖老师就“国家安全教育”第一章内容作备课展示。她巧妙结合自身经历与时政案例,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立、科学内涵、重点领域和基本特征讲得逻辑清晰、生动易懂。王长顺老师聚焦第八章“坚持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作教学展示,他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教学短视频导入,结合对国际时事热点的分析,深入阐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意义,为大家提供了新颖的教学思路,还让大家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多元视角与重要路径。
在集智评课环节,针对《国家安全教育》这门新开课程,老师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建议。大家认为,新学期、新课程,开个好头至关重要,这对本课程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全面梳理课程体系,明确各章节逻辑关联,确保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广泛搜集前沿资料与真实案例,让教学内容既贴合理论又贴近现实。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国家安全知识的热情。吴歧范院长在点评时着重强调,在《国家安全教育》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小事入手,如校园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个人安全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国家安全的宏观内涵,激发他们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学过程中要坚决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深挖知识点,融入独特见解与时代元素,让课堂教学既富有深度又有新意。
随后,孙依晨老师就“形势与政策”第一专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教学展示。她结合当下学生热议的文化话题,以电影《哪吒2之魔童闹海》导入,并带领大家解锁《哪吒2》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密码,进而引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并将苏州2025年文化活动新规划融入本专题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吴院长点评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时效性强,老师们要时刻关注时事热点,精准对接学生兴趣,将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与学生日常文化体验紧密相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强国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会议最后,吴歧范院长对新学期思政教学工作提出展望,强调开学第一课至关重要,教师们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真挚的情感和高昂的激情投入教学,为学生呈上精彩纷呈的第一课。鼓励全体教师在去年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此次集体备课会旨在凝聚智慧、分享经验,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确保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理解。新学年,新征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将持续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助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