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文化和旅游部门推出“实招” 促文旅市场复苏
2020-05-25 来源:新华日报

为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沪苏浙皖文化和旅游部门不久前联合制定《2020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重点工作计划》(下称《计划》),通过31条“实招”,促进长三角文旅市场复苏,为长三角旅游合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旅业成为“流量担当”

3月28日,300多名游客乘坐D9525次“钱江源”号旅游专列从杭州出发抵达开化,拉开“拥抱春天·乐游开化”长三角国民休闲旅游节序幕;4月24日,2020浙江·景宁文化旅游长三角云推介会在线上举行,60余家长三角旅行社共同参与直播互动……尽管受疫情冲击一度停摆,但旅游业一“缓过神来”,各地文旅部门便把“长三角”当作行业发展的“主要议题”。

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合作发展由来已久。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无论是临江滨水的小镇风情,还是相近的饮食口味等,长期以来互为文化发扬地和旅游集散地。早在2017年,长三角居民互访旅游已超1.16亿人次。广阔的市场容量与强大的消费能力,使文旅业成为长三角区域融合率先起步、加速奔跑的“先行者”和“流量担当”。

去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七章中明确要求长三角区域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提供了“总纲领”。

此前,各地已探索多种形式的文旅合作——

产业合作步伐更大、更快。去年11月,2019昆山旅游(上海)合作发展推介会举办,昆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发起成立“长三角旅游产业(昆山)合作联盟”。当年9月,2019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峰论坛在沪召开,发布由长三角生态旅游区联盟打造的专属旅游休闲产品。

长三角“组团”行动愈发成为常态。去年5月,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5市以联合展区形式共同参加国际会奖旅游博览会,携手推动长三角文旅产品“走出去”。

资源开发、市场推广合作走向深入。三省一市联手推出长三角区域“名城、名镇、名村、名山、名湖、名园、名馆”国际精品线路,各类官方认证的“长”字号专项旅游产品不断推出。

文化互动更加广泛频繁。三省一市携手开展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成立长三角中小型博物馆联盟,建立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

携手共促市场复苏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去年5月,三省一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拟定6项合作内容,明确战略联盟机制、实体化工作机制、信息互通机制3项保障机制,握指成拳,开启长三角文旅机制化合作新篇章。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抱团发展、一体化发展必要性愈加凸显。省文旅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钱宁介绍,江苏是今年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轮值省份,省文旅厅此前经与沪、浙、皖文旅部门充分沟通协商,联合制定出该《计划》,并明确提出共同打造在业内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的高质量合作项目愿景,特别是针对克服疫情影响,把提振长三角文旅消费作为联盟今年的共同任务。

举办第二届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加快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组织“七名”国际精品线路宣传推广……翻看《计划》,31项内容条目细致具体。据悉,联盟即将召开联席会议,会上将举行长三角公共图书馆智库服务联盟签约仪式,发布长三角区域文物专家库名单,在优化公共服务、开展联合执法等此前难“啃”的领域寻求突破,推动长三角文旅合作在今年取得实效。

记者了解到,三省一市文旅部门推动旅游业复苏、促进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一致,但路径、突破口和侧重点各具特色。上海提出“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文旅专项规划”,浙江主导“文旅安全应急合作”,安徽规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协议”,我省则以活动和产品为导向,重点策划推出“同游长三角·美好新感受”和“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线路两大“拳头项目”。

行业复苏的最前端就在市场。随着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江苏高铁建设推进,通过做强“高铁+”,推出长三角系列旅游产品,成为黏合内部市场、拓展外部市场的选择。省文旅厅政策法规处周强表示,等到省际游全面开放,以及不久之后苏北、苏南铁路网打通,必将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长三角、走进江苏。

文旅一体化亟待加速

不可否认的是,长三角文旅一体化也面临挑战:区域内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分散,集聚效应相对较差;旅游旗舰项目尚未成型,缺乏规模型、唯一性、独特性龙头项目;“文化+旅游”的融合还不足,优秀文化题材没有足够的展现载体和表达方式,难从整体开发等。实现“无障碍”“全方位”的长三角文旅合作,尚任重而道远。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长期停留在产品、市场合作层面,发挥全域旅游的功能和作用,寻求更深层次合作是当务之急。”中科院-上海市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李萌建议,长三角应探索建设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高铁旅游经济创新区、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等国家级新载体,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加强治理合作创新,同时继续加强区域重大节庆会展活动联动,加速提升长三角旅游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执法监管层面的瓶颈也有待突破。美团点评政策研究院院长张腾以在线旅游市场监管举例,这种待定服务行为监管的执法主体为市场监管部门,而旅游投诉处理办法为调解。调解过程中,由于跨省跨区域,执法者在举证、执法协助、执法配合方面存在困难。因此,还需从制度层面破题,在制定长三角一体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细化形成监管层面的高效协同体制机制。

“尽管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仍存在部分困难,但区域内城际高铁开通、经济紧密合作、机场群覆盖等已为长三角文旅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携程集团南京公司总经理易昆表示,携程将积极拓展长三角旅游相关产品,并加大与各地政府合作,共同激发区域内的旅游热情;条件成熟后,还可为地方政府量身打造相关旅游产品。

此次疫情期间,长三角多个旅游目的地在自救之余也在通过直播等手段寻求“互救”合作。相信随着疫情退去,长三角文旅合作必将真正进入“深水区”


苏州工业园区: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更高层次的创新
打造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的“苏州样板”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苏州自贸片区实施范围全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9月1日,苏州自贸片区正式挂牌,这标志着苏州工业园区再次被赋予国家战略使命,正式进入自贸区时代!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强调,苏州工业园区要大胆试、大胆闯,勇闯“无人区”,让苏州自贸片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核心区”“突破口”“试验田”,更好发挥探路尖兵作用,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自贸区建设之路!如今,即将满三个月的苏州自贸片区集成了中新合作、产业升级、开放创新三大特色,从“开局即是冲刺”迈向了改革“深水区”新时期。

“最实”保障
12项红利举措实质性落地
  8月26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启幕。其中,苏州自贸片区实施范围60.15平方公里,约占江苏自贸区的一半。苏州自贸片区涵盖了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金鸡湖商务区的核心区域,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为功能定位,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11月4日,位于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内的苏州工业园区西奥检测咨询服务公司一票货值为569.75美元的进口待检测LED灯样品,顺利通过保税检测外发方式在区外合作实验室,开展检测。认证负责人表示,本次试点除了节约相关税费近800元外,更重要的是节省了2天时间。
  保税检测内外联动业务全国首单诞生了!11月14日,全国首家保税检测内外联动业务试点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落地,这也代表苏州自贸片区推出的12项改革举措中,第一条“打造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平台”举措实质性落地。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负责人表示,区内外联动的保税检测新政策,有助于充分发挥综保区功能,拓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加速推动检测检验产业集聚发展。
  让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自贸区政策红利,推动制度创新,是苏州自贸片区的核心。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已推出12项改革举措,更是从企业需求出发,涵盖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企业加快发展、宜居宜业人才环境和全链条式企业服务等方面。
“最亮”支撑
12家金融机构成立苏州自贸片区专营机构
  科望(苏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苏州自贸片区签约的32家企业之一,也是农业银行苏州自贸片区支行的首个开户企业。该公司CEO纪晓辉说:“通过智能化信息采集和自动化交易处理,20多分钟就完成开户,7500万融资申请很快获批。”
  进口开证、单一窗口保函、出口交单、国际汇款、跨境人民币汇款……就在江苏自贸区公布当天,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就为苏州自贸区某客户办理了多项业务,实现了苏州自贸片区多项业务首发。9月28日,7家银行机构苏州自贸片区支行以及3家保险机构苏州自贸片区支公司集中揭牌,获颁金融许可证。截至目前,共有12家金融机构成立了苏州自贸片区专营机构。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孟施何说:“苏州进入‘自贸区时间’,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交通银行将利用国有大行中唯一具有离岸牌照的优势,打造苏州自贸片区“离岸+”金融服务支持体系,满足客户融资需求。
  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的问题,自贸区挂牌当日,苏州工业园区便推出了“关助融”公共服务合作机制。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杜丰说:“开设‘苏州自贸片区企业服务专窗’后,我们受理的第一项自贸区相关授权业务就是‘关助融’申请及政策补贴申报业务。”截至10月18日,参与项目的商业银行已由最初的1家扩大到24家。目前,共有50家企业提交申请,其中24家企业已完成授信,审批金额达5.89亿元;还有26家正在审批中。
“最新”导向
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两群融合”
  “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来说是重大利好,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总裁庞俊勇说。在《国务院印发6个新设自贸区方案》中,对于创新贸易综合监管模式、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支持制造业创新发展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等多个领域,都给予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从而去构建生物医药完整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集群。为抢抓政策自贸区政策红利,8月28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成立香港子公司。
  11月4日,国家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正式发布《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苏州工业园区以卓越的产业创新能力,在全国所有生物医药园区中名列第一。
  搭乘自贸区的“快车”,大步前行的不仅仅是生物医药产业。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先导产业,苏州自贸片区将增强中科院纳米所等大院大所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力和引领力,完善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制度设计,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两群融合”。
“最强”大脑
苏州自贸片区继续冲刺!
  苏州自贸片区挂牌至今,日均企业注册数量同比上升了48%,科技研发项目、商业服务项目、高端制造项目占比超过了75%,在全面落实江苏总体方案要求苏州片区实施的63项改革举措的基础上,又研究提出了70余项改革任务,累计达140余项。如今,伴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苏州自贸片区迈向改革“深水区”新时期。
  11月3日,苏州自贸片区建设专家咨询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召开,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建设系列研究项目正式启动。11月10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创新论坛召开。专家学者们为苏州自贸片区如何构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打造“一区四高地”,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以及在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如何打造“苏州样板”等建言献策。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生命力在于差异化探索和集成化改革。”未来,苏州自贸片区将聚焦探路、引领、突围,开辟出一条既具有苏州工业园区特色、又具备推广价值的现代化建设路径,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苏州样板”。苏州自贸片区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倒逼更深层次的改革,促进更高层次的创新,加速前进步伐,勇当新时代自贸区建设的“排头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江珂 记者 於苏云
《扬子晚报》2019年11月25日A08版

信息来源:www.sipa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