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好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共建的优势,深入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把握新时代世情、国情和形势政策的能力,切实增强国家荣誉感、历史使命感与政治责任感,9月16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和外语系党支部联合举办“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暨集体备课研讨会。活动邀请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副主任谢贵兵老师主讲,参加此次活动的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教师和支部党员、外语系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活动由“形势与政策”课程负责人孙依晨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校长助理、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建明致欢迎辞。他首先对谢贵兵老师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与感谢,其次对本次活动的及时举办给予肯定,并对全体老师提出了三点希望:要精准把握国内外形势,强化使命担当,明晰前行方向;紧跟时代步伐,将爱党爱国的政治底色融入教育,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的时代新人;以 “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的姿态,为强国复兴、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随后,谢贵兵老师以“2025动荡变革交织的国际形势”为主题,对全体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谢老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敏锐的国际视野,从多个维度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他详细解读了2025年全球形势的总体走向、未来四年美国政治经济形势的预测与展望、俄乌冲突的最新动态以及欧洲局势的深刻变化。谢老师通过详实的数据支撑、生动的案例剖析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将复杂的国际形势娓娓道来,使与会教师对当前国际局势有了更为清晰、全面地认识。他的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既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又体现了现实的紧迫性,为思政课教师把握国际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讲座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月琴围绕“形势与政策”教材“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题进行教学展示。陈老师准备充分,对教材逻辑进行了深度重构与创新编排,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战略技术,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作用。陈老师还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实例,如智能医疗在精准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智慧交通对出行效率的显著提升、智能家居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体验等,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如何全方位渗透并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陈老师的教学展示内容充实、方法得当,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表达,将抽象的人工智能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内容,赢得了在场教师的一致好评。
教学展示结束后,与会教师开展热烈地讨论与点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大家一致认为,陈老师的授课内容新颖、方法得当,但在案例选择上可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教学逻辑的重构也要深入思考其严谨性,同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精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歧范总结发言。他肯定了此次备课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建议“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要像谢老师一样保持对时事热点的关心和关注,注重平时教学素材的积累,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强调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更要在教学中注重价值引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并建议思政课教师在各门课程中都要及时、有机融入伟大抗战精神,要讲清楚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侵略造成的巨大灾难;讲清楚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与不屈精神;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与中流砥柱作用。他鼓励全体思政课教师下深功夫、苦功夫,为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此次联学共研活动构建了跨学科互助学习机制,促进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提供了更加有益的探索。“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暨集体备课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校思政课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也为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前沿科技、国际形势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全体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国际新形势新变化“第一时间”带入课堂,引导青年学子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勇担使命。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依晨)